日前,福建省沙县夏茂镇月邦、中堡、梨树村的土地整理项目区机声隆隆,一片繁忙景象。县土地整理中心主任郑庆祥介绍,这3100多亩田地整理后可新增耕地290多亩,不仅旱能灌、涝能排,而且适合发展现代农业。据了解,土地整理只是该省国土资源部门积极参与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方面。今年,省国土资源厅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将有一系列动作。
在实施政府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基础上,大力推进以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为主要内容的土地整理和复垦工作,福建2006年计划整理土地30万亩。“十一五”期间,拟在全省建立5个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鼓励试点县将万亩以上的基本农田作为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总规模将达50万亩;建立5个省级土地整理示范区,总规模25万亩;重点加强对1000亩以上成片基本农田的监护。全面推进和做好村庄旧宅基地复垦工作,在50个行政村开展村庄旧宅基地复垦试点。开展建立灾毁耕地复垦工作快速反应机制试点等。
在坚持征地补偿费直接支付方式基础上,确保征地补偿费及时、直接发放到被征地农民手中;在全省全面推行统一耕地年产值和征地补偿标准;研究制定规划区内的区片综合地价,积极探索建立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办法。
从今年开始,用3年~5年时间实施地质灾害防治“一百千万工程”,即建立和完善全省地质灾害防治信息和预警系统,督办治理100个重特大地质灾害危险点,完成1000个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受威胁村民搬迁任务,实现10000个村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在3月底前完成全省统一的地质灾害警示标志牌设置。拟安排专项资金,对受地质灾害威胁的村民进行搬迁补助。加快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完善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专项规划,协助有关部门做好村庄和集镇建设规划,确定中心城市和城镇、农村居民点建设规模,加强农村住宅建设用地的监督管理。在巩固福厦高速公路两侧“青山挂白”治理成果的基础上,全面开展其他高速公路、国道、省道、铁路等禁采区内的“青山挂白”治理工作,具体措施包括出台并实施矿山生态环境恢复保证金制度,建立经济和管护责任制,实行治理经费与治理成果相挂钩等。
(《中国国土资源报》记者 齐培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