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脚底下的地球岩石圈究竟是什么局面?当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这一问题与资源、环境的重要联系时,我国地质科学家在国土资源部和中国地调局的支持下,花5年时间潜心研究,与国际岩石圈结构研究同步,拿出了自主创新的成果。这是
中国岩石圈三维结构是国土资源部“十五”期间的专项计划,整个计划包括中国岩石圈三维结构数据库、重点区段岩石圈三维结构及其演化过程、中国岩石圈三维结构及其演化和构造编图三个项目。据该专项计划专家组组长李廷栋院士介绍,目前这一专项研究已取得诸多重大新发现、新成果。
该项目建成了我国第一个岩石圈三维结构数据库。数据库由14个子库和两个总库组成,收录数据量达308GB,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数据共享。该项目建立了中国岩石圈结构模型,分12个层面反映了地壳、岩石圈地幔及软流圈的结构,揭示出中国东部与西部岩石圈和软流圈结构存在明显差异;西部主要是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引起的岩石圈汇聚加厚区,东部主要是由于软流圈上涌引起的岩石圈拉张减薄区。该项目深化了对中国东部岩石圈、软流圈性状、结构的认识,揭示我国东部岩石圈呈“上老下新”的年龄结构;初步建成了中国大陆岩石圈岩石学结构模型;建立了中国大陆18个代表性地区的岩石学结构柱状剖面。把中国大陆及其轮邻海域岩石圈分为了5种类型;提出了中国岩石圈构造单元划分方案,把中国岩石圈划分为两个岩石圈构造域和6个岩石圈块体;证实青藏高原存在巨型南北向构造;在地质上有若干新发现、新认识。
(《中国国土资源报》记者 赵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