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来自浙江省杭州市国土资源局的消息,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46亩的杭州市,2005年通过土地整理和标准农田建设、宅基地整理和土地开发,新增耕地4.99万亩,连续9年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
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的杭州,人均耕地面积少得可怜,耕地后备资源也相当匮乏。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地矛盾”日益突出。为实现保护耕地和保障建设用地的“双赢”,去年市国土资源部门加大了标准农田建设、宅基地整理和土地开发力度。在增加有效耕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同时,获取了大量建设用地折抵指标,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对建设用地的合理需求。
由于耕地后备资源越来越少,土地开发整理的难度越来越大,成本也越来越高。为提高各地土地开发整理的积极性,杭州市政府在2005年就制定出台了鼓励政策,大幅度提高相应的补助标准,将委托造地补助标准从原来的7000元,提高到1.2万元。各地也纷纷出台地方性鼓励政策,如淳安的宅基地整理复垦耕地补助标准由每亩5000元,提高到每亩3万元;桐庐鼓励农民下山居住,对宅基地复垦新增耕地补助2.5万元,并将所获折抵指标的30%奖励给所在乡镇政府。
(《中国矿业报》记者 林亮 王建平 许静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