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国土资源与高新技术研究中心近日利用新技术,成功获取金沙江上游复杂河段的基础地质资料。这一成果为金沙江上游水电规划提供了坚实可靠的基础资料。
金沙江上游从青海玉树的侧仿到云南迪庆的奔子栏,河段长
项目组利用遥感(R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规划河段的区域地质地震概况、主要构造带的分布位置性状以及大型滑坡、变形体和泥石流等物理地质现象的发育特征,并综合评价了研究区不良物理地质现象的发育,从地质学的角度对金沙江上游河段的水电规划梯级进行优选性评价。
此外,项目组在对遥感图像进行一系列的处理中,采用辐射校正、几何校正、图像增强、镶嵌、子区提取、图像融合等技术手段,为金沙江上游水电规划工作提供了一系列的基础图件。进而从宏观的角度反映了金沙江上游地区的地形、地貌等情况。
在不良物理地质现象的遥感解译工作中,项目组本着“从宏观到微观,从区域到局部”的原则逐级深入,重点针对沿河流域滑坡、泥石流、崩塌、崩滑进行解译;在总体判识构造行迹时,从构造演化的角度分析构造的不同级别、序次、配套和交切关系,重点分析了构造的空间展布、构造应力分布特征、与灾害地质现象的关系以及构造活动性特征。
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项目组针对重点区段、重点地质现象(构造、典型物理地质现象)开展了野外调查,最终为金沙江流域上游有利水电规划区段的确定提供了可靠的野外第一手资料。同时在室内外进一步进行综合研究,从遥感宏观分析角度确定了区域构造地质的基本特征,查明了主要的地质灾害的分布特征,从理论上深化了区域构造地质背景的认识;分析了工作区内灾害体分布与地层、岩性、沙泥比、坡度、坡向、线性体密度、线性体频度、植被指数的关系,并且对物理地质现象的10个影响因子作了定量分析,为金沙江流域上游水电规划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信息。
(《中国国土资源报》记者 安 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