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去年开始显现,今年日益凸显,而明年可能进一步加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在日前召开的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对此表示了忧虑,并表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准备从明年开始,把解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利用市场的力量推动竞争,实现优胜劣汰。
产品价格大幅回落、企业效益大幅下滑、产成品库存增加较多,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不良后果已经开始显现。以钢铁行业为例,10月末,全国钢材价格综合指数仅为105.2点,比年初下降20点,相当于2003年末的水平。部分钢材产品价格已经跌破成本。前10个月,钢铁行业利润增长11.2%,增幅同比回落52.2个百分点;产成品库存增长49%。
我国钢铁行业产能目前已大于市场需求1.2亿吨,还有在建能力7000万吨、拟建能力8000万吨;电解铝行业产能已高达1030万吨,闲置能力就有260万吨;铁合金行业现有产能2213万吨,企业开工率仅40%左右;电石行业现有产能1600万吨,一半能力放空;焦炭行业产能超出需求1亿吨,还有在建和拟建能力各3000万吨除了这些问题已经非常突出的行业,水泥、电力、煤炭等行业也潜在着产能过剩的问题。
“从目前趋势看,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后果还在进一步发展。如果不抓紧解决,任其发展下去,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就会明显加剧,结构不协调的矛盾就会更加显著增加,银行呆坏账就会进一步扩大。这样,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就会很难走上科学发展的轨道,很难保持较长时期的平稳健康发展,很难形成较强的国际竞争力。”马凯指出。
他说,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在经济过热、产品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企业缺乏调整结构的外部压力和内部动力;在供给能力大于市场需求较多的情况下,市场竞争加剧,市场约束增强,企业才会有调整结构的意愿和压力,市场也才有条件淘汰一部分落后的生产能力。政府在结构调整中的作用,一方面是通过深化改革,规范市场秩序,为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条件,另一方面是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引导,积极推动。为此,要具体采取如下措施:
完善行业规划政策,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对已出台的钢铁、电解铝、煤炭等行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将强化落实,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对尚未出台的,将狠紧制定和完善,尽快出台。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市场准许入条件,国家明令淘汰的项目和企业,不得提供贷款和土地,环保和安监部门不得办理相关手续。
严格市场准入,控制新上项目。制定严格的环境、能耗、水耗、资源综合利用和安全、质量、技术、规模等标准,提高准入门槛。原则上不批准新上钢厂。提高进入煤炭生产领域的井型标准,明确回采率。继续清理整顿在建和拟建项目,区分情况,分类处置。
依据法律法规,淘汰落后产能。在主要依靠市场优胜劣汰的同时,依法关闭一批破坏资源、污染环境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企业。包括立窑水泥产能、土焦和改良焦设施、小炼铁高炉、小电石炉,以及达不到规模和安全标准,不具备整改条件的小煤矿都在淘汰之列。
推进技术改造,加快兼并重组。鼓励大型钢铁集团的重大技改和新产品项目。按照市场原则,鼓励钢铁、水泥、煤炭、化工等行为的兼并重组。
“通过发挥市场作用和加强宏观调控,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促进优胜劣汰,力争明年在促进产能过剩行业控制总量、优化结构上迈出实质性步伐。”马凯强调。
(《中国矿业报》记者 赵承 刘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