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从四川省“金土地工程”2006年度土地整理区农业地质调查报告评审会获悉,四川省地质调查院完成的44个“金土地工程”地质调查项目,应用地质地球化学方法,在全国率先开展土地整理区大比例尺(1∶10000)农业地质调查,对土地规划利用和管护、农业生产合理配方施肥、发展特色农业有重要指导作用。
按照四川省政府《关于实施四川省专项土地整理(金土地工程)工作的通知》要求,2006年11月,经省国土资源厅组织下达了“金土地工程”44个土地整理区农业地质调查项目。四川省地质调查院经过1年多的调查研究,提交了涉及内江、广安、自贡、达州等地共44个项目的调查报告,查明了各工作区的生态地质环境和土地地球化学质量状况。
通过调查,在44个土地整理区新圈定优质土地面积
此次调查,获得了工作区表层土壤元素全量及有益元素有效量、有机质、pH等40个指标的基础地球化学数据,编制了相应指标的地球化学图和评价图;查明了表层土壤中元素含量变化规律、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和土壤养分丰缺特征;获得了工作区农业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中灌溉水、饮用水、近地表大气尘、大宗农产品等介质的系统地球化学数据和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残留浓度数据;通过高精度uickbird或SPOT数据遥感解译,结合野外调查获得了项目区较为详细的地质背景、土地利用现状、土壤类型分布、植被覆盖情况等生态环境要素的图件。
根据此次农业地质调查成果,项目组对工作区土地利用规划、土地生态管护、防治耕地污染、建设绿色或无公害及富硒农产品生产基地,发展立体农业、观光农业等,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可操作性的建议。此外,他们还建立了基础数据库、成果数据库、管理数据库和信息查询系统,为项目区实施有效管理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源自:《中国国土资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