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昌县位于川东北、米仓山南麓,人多地少,十年九旱,农村耕地一般海拔
平昌县国土资源局依托以农村土地整理为主要内容的“金土地”工程,探索出一条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途径。过去,居住分散于山地、丘陵、平坝、河谷的农民,生产生活靠肩挑背扛;如今,崭新的楼房顺着宽敞的水泥路排列井然,果园飘香。元山镇长岗村农民陈发宝家有五口人,以前只有四亩土地,产量甚低,现在有六亩田地,土质也得到改变,种植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他告诉记者:“过去庄稼收成差,连糊口都不够,如今水渠到田,路硬化到家门口,这样的好事以前我们山区农民做梦都没有想到。”
“金土地” 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建设新农村最关键要素是破解贫瘠土地。不仅要保护耕地,更要向土地要效益,要效益就得搞规模化经营,将分散到一家一户的土地集中起来,种植、养殖成规模,这样才能取得规模效益。土地集中,地从哪里来?农民如何从土地里刨金?土地整理由此应运而生。
“土地整理,其实质是提高土地利用率。利用率又向何处寻找?小田变大田是一条路。在平昌'金土地'项目区,归并零散地块、山坡改梯田、田埂裁变取直、河滩地改造、农民宅基地及其林盘……过去土地管理中被忽略的土地元素,全部进入整理范围,耕地面积因此增加,2005年以来,平昌县国土资源局先后争取国家、省投资土地开发复垦整理项目12个,到位补助资金9171万元,其中已实施3个土地整理项目,整理土地
在这个过程中,农民利益如何保障,产业要素怎样确保,生产关系怎么完善?地有了,新农村建设如何搞?平昌县国土资源局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产业,多元化吸收农业主体,多种利益关系由市场平衡。既然是民生工程,实现长远发展,就必须严把质量关。为此,国土资源局领导现场亲自督战,采取派驻现场代表监督、村民义务监督相结合机制,同时,会同交通、农业、水利等部门技术人员不定期到现场检查,加强土地整理监管。各乡镇根据自身产业特色,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元山镇长岗、龙泉、新华、长城、中岭村共5个村依山发展经果林,江口镇三房湾靠水,离县城近,打造蔬菜基地,大力推行“专业协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进行公司化运作、园区化管理,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他们始终把农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科学合理规划产业结构,“金土地”效应引发持续创新动力,平昌新农村建设与发展不断提速。
长岗村支书吴正军说,“金土地”不仅增加了耕地面积,而且改善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到村里投资的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消除了产业“空壳村”,老百姓的人居环境也发生质的变化,这一民生工程深受群众拥护。
(源自:《四川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