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要的今天,如何从食物源头上进行安全、适宜性控制?在十七届三中全会要求加快农业发展步伐的历史背景下,如何运用科学手段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正在四川省自贡、南充、广元、资阳、广安、遂宁等地实施的以“金土地工程”为载体的农业地质调查为此开辟了一条道路。
在三多寨镇长河村进行的农业地质调查,查明了区内土地地质背景、水文地质条件、土壤类型及其与地质背景的关系;获得了土壤中有益、有害的地球化学含量特征和空间分布规律;对区内土壤环境质量、养分、矿质肥力和饮用水灌溉用水水质、大气环境质量、矿质肥料以及大宗农产品安全性进行了客观的评价;发现调查区土壤普遍缺乏氮、磷、有机质和硼、钼等微量元素。于是,省地质调查院的专家、大安区“金土地工程”项目办协同三多寨镇政府和大安区农业主管部门开始了上述田间试验,让农业地质调查成果得到充分应用和转化,真正指导调查区农业生产,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自贡市大安区三多寨镇“金土地工程”区农业地质调查项目是四川省“金土地工程”2006年度44个土地整理区农业地质调查子项目之一,于2006年11月——2007年12月期间完成了设计编写、野外现场调查、工作区异常查证、综合研究及报告编写等工作。该项目成果实施后可使调查区年增加收益762.6万元,农民年均收益增加1125.8元。同时还可促进加工企业的兴起,便于形成产业化生产,增加地方财政税收,是一项行之有效,吹糠见米的致富之路。“金土地工程”区农业地质调查项目形成的基础数据库也为大安区国土资源综合利用、布局新农村及农产品结构调整、保护和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及基地、科学安全施肥、安全使用农药提供了翔实的基础性地球化学资料和科学依据。
记者还从省地质调查院与大安区政府、国土资源、农林部门召开的“金土地工程”区农业地质调查成果回访座谈会上了解到,这种土壤缺什么补什么,适合什么种什么的科学调查,将有望在“金土地工程”项目规划前就开始实施,并逐步扩展调查范围。这样,不仅有利于因地制宜地实施配套整理,更好的发挥“金土地工程”项目惠泽于民,善用土地的功用,而且也为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现代科技农业提供了基础数据。
(郑 荣 陈瑶/文范 玲/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