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我父亲还能看到车子开进我们村该多好!”看着通往村里的水泥道路,苍溪县白驿镇铁炉村四组村民罗伟平感慨万千,“修建这条道路一直是我们全村人的共同心愿,作为老村支书的父亲,苦苦盼了三十年。临终前,叫我们一定要修通这条村组路。”
铁炉村位于苍溪县最北端,该村地处偏远,地势险要,经济落后,十年九灾,属于典型的高寒贫困山区。有史以来,从不通公路。以前,居住在山上四、五、六组240多名村民,出行要翻越一座座陡峭的高山,穿越一个个笔直的悬崖,运输靠的是人背肩挑,才能将农副产品和生产、生活物质运送到家中。
“车子上不山,水果成熟了,只好烂在地上。村民好不容易买了辆摩托车却只能放在山下。”道路不通、交通闭塞让铁炉村人吃尽了苦头。
山路崎岖和“断头路”未贯通,已成为阻碍当地发展的瓶颈。村民的不便,村干部们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该村几届班子多次商议修路大计,都因物力和人力等问题,不得不一次次放弃。
去年,苍溪县国土局在对土地整理项目规划中得知了铁炉村的情况后,当即决定帮助该村申报土地整理项目修建一条通村公路。在今年2月修建队伍进入铁炉村,村民盼望已久的公路开始修建。为了加快道路的修建,国土局专门成立了由85名党员干部组成的“党员服务队”,参加定期参加道路的修建工作,督查工程质量,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真真切切的叫响“我是党员我带头”。 经过3个多月的艰苦奋战,5月25日,一条长6.2公里、宽3米的水路道路从山脚到山顶全部贯通,结束了铁炉村村民长期人背肩挑的历史。为了表达对“党员服务队”的感谢,村民们将这条路取名为“党员路”。 正是因为村子的交通改善,这个变化是解放后铁炉村里发生的最大变化。 水泥路通了,村民们开始自己的新规划,从新将自家的水果培养好,提高产量,今年买个好价钱。
5月25日,铁炉村的道路修通后,村民自发组织队伍对“党员服务队”表示感谢。
在修路的工地上,“党员服务队”的队员们重温入党誓词。
为了早日修通道路,“党员服务队”和村民们一起在险要地段平整路基。
“党员服务队”和村民们一起在险要地段平整路基。
为了表达感恩之情,村民们将道路取名“党员路”。
道路修通后,村民骑车从山下拉化肥回家。
没有通村路之前,村民运送物质全靠人背肩挑。
道路建好后,村民专门请上农技专家指导雪梨的种植以提高产量。
邓志勇 四川日报记者何海洋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