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号称“世界屋脊”的西藏高原下面,沿东西方向,地壳深部存在范围超过1000公里的地壳“熔融层”,正缓慢地向东蠕动!这不是科学家的凭空想象,而是超宽频带大地电磁深探测的重大发现。最新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报道了这项有中国科学家参与的国际研究成果。
据《人民日报》报道,2001年和2004年夏季,一个由加拿大、爱尔兰、中国、法国和印度科学家组成的科学小组,在藏南喜马拉雅山地区沿东西方向布置了4条横跨雅鲁藏布江的超宽频带大地电磁深探测剖面,对西藏高原巨厚地壳的结构进行研究。他们发现,高耸的“世界屋脊”下面,并非冰冷、坚硬的刚性岩石,而是一种高度黏稠的流变物质,并表现出剧烈的活动性。
“那是一种很不寻常的地壳结构。”参与该项研究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下信息探测技术与仪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魏文博说:“西藏高原100公里深度范围内地壳的电导高达0.3万~2万西门子,是典型稳定大陆地壳的10~100倍,这表明里面充斥着类似黏稠、浆状的炽热流体。”这股炽热的流体具有蠕动性,因而在向北俯冲到西藏之下的印度次大陆的推挤下,将向东逸出。另一方面,这股炽热的流体还具有一定的“浮力”,“漂浮”其上的西藏大陆有可能在向东逸出的地壳流变体的“牵引”下作缓慢地位移。“形象地说,西藏高原好比万吨巨轮,以极其缓慢的速度向东‘航行’。”
(《中国国土资源报》记者 廖文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