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8月1日开始,重点针对群众集中居住区域和水库、公路、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周边地灾隐患点进行拉网式排查。
8月1日,记者从四川省自然资源半年工作会议获悉,截至目前,四川省已经历了15轮区域性强降雨,累计降雨578.6毫米,较常年同期均值偏多,全省109个县(市、区)共发生地质灾害1023起。面对地灾灾频灾重的实际,四川省自然资源厅以问题为导向,从8月1日起开展地灾再排查,采取五项举措靶向地灾防治,尽全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当前四川省正值防灾关键期,震情雨情叠加,局地暴雨密集,晴雨交替频繁,全省仍将面临地灾群发、高发、多发态势。为此,全省将从8月1日开始,集中2个月时间组织专业力量,有针对性地开展一次地灾隐患集中排查。重点针对群众集中居住区域和水库、公路、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周边地灾隐患点进行拉网式排查。据了解,这是四川省今年以来的第三次地灾大排查。
“入汛以来,各地累计抽查值班室和防灾责任人、监测责任人和监测员在岗履职情况61万余人次,有力促进了各项防灾措施的落实。但仍有个别市(州)存在抽查次数未达到‘一周一轮查’全覆盖,个别监测员电话还存在无人接听等现象。”四川厅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这一情况,四川厅将抓好“一周一轮查”制度落实,拓展预警信息发布覆盖范围。
同时,进一步强化“人防+技防”的监测预警网络建设。目前,四川厅已在全省176个地灾易发县(市、区)落实了205支驻守技术支撑队伍;在3027处地灾隐患点上安装了自动化监测设备,覆盖42万余名受威胁群众。
下一步,四川厅将在年底完成4612处地灾隐患点的专业监测任务,并与地勘单位研究深度合作问题,切实解决地灾监测难、预警难、维护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