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从四川省自然资源厅获悉,从7月起,四川将按照“规划布局科学合理、生态环境保护优先、开发利用节约集约、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保障发展有效供给、结构调整切实优化”原则,以“停产整治、关闭取缔、优化重组、生态修复、督查验收”为主要手段,对全省露天矿山开展深度综合整治,力争一年半内实现开采秩序明显规范、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安全生产明显加强、产业结构明显优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集约节约水平显著提高。
据悉,此次综合整治分4个阶段进行。今年7月底前,拟定实施方案。9月底前,以违法违规开采和责任主体灭失的露天矿山为重点,全面查清露天矿山基本情况。在全面核查露天矿山开发利用、环境保护、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等情况的基础上,逐矿逐项统计分析汇总,分类建立台账,建立整改整治矿山企业清单,按台账对每个矿山提出意见。
9月~12月,依法关闭违反资源环境法律、规划及污染环境、破坏生态、乱采滥挖的露天矿山。对证照齐全,但没有严格按照自然、环保、安监等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和相关方案设计实施开采、治理和保护的,特别是污染治理不规范、排放不达标的露天矿山,责令停产整顿。对责任主体灭失的露天矿山,因地制宜加强修复绿化,减少和抑制大气扬尘,全面加强矸石山综合治理,消除自燃和冒烟现象。
此外,在综合整治的基础上,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将按照“谁开采、谁治理、边开采、边治理”的原则,大力探索构建“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开发式治理、市场化运作”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新模式,加快生态修复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