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在各类规划编制过程中,本着以人为本、便民利民、促进民生发展的原则,合理布局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促进形成社区治理、规划管理良性互动管理。
二是在片区控规编制中,按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2018)等国家规范,构建15分钟—10分钟—5分钟三级生活圈,配套社区服务中心、幼儿园、生活垃圾收集站、文化活动站、小型多功能运动场地、室外综合健身场所、公共厕所等公共服务设施。
三是在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审查过程中,注重社区公益性服务设施及办公用房用地的审核把关,将社区配套设施和相关功能作为重要审查内容。
四是重新修订《绵阳市城市管理技术规定》,规定在布置社区用房等公共服务设施时要充分考虑居民生活要求和行为轨迹,分级设置,满足服务半径要求,对社区用房及其公共配套设施提出了明确的配建要求。
五是深入社区开展不动产政策宣传活动,进一步提高社会公众对不动产登记工作的认知,普及登记工作的相关法律意识。不断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将不动产一般登记、抵押登记业务办理时间压缩至5个工作日以内。
六是在规划核实时严格按照审批的总图及方案对社区用房的位置、面积进行核实,新建楼盘的社区用房须符合规划要求后方可通过规划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