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严格规范用地管理,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近日,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印发了《关于规范实施“点状用地”助推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试行)》,创新盘活“点状用地”,进一步助推四川省的乡村振兴项目建设。
什么叫做“点状用地”?《意见》给出明确定义:在城镇开发边界(城市和乡镇建设用地扩展边界)以外,不适合成片开发建设的地区,根据地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区位条件和发展潜力,结合项目区块地形地貌特征,依据建(构)筑物占地面积等点状布局,按照建多少、转多少、征(占用)多少的原则点状报批,根据规划用地性质和土地用途灵活点状供应。
开发建设服务于乡村振兴的项目用地,涵盖了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和健康养老,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和手工作坊,以及符合相关规定的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建设项目。
相比较传统用地模式,点状用地最大的不同是什么呢?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解释,传统用地方式是按立项审批(核准、备案)规模来供地,供应的土地全部按建设用地管理。点状用地创新了用地方式,按照建多少、转多少、征(占用)多少的原则,办理农用地转用、土地征收(占用)手续。
对点状用地项目中,属于自然景观用地、林地、非林地上农牧渔业种植和养殖用地的,不征收(收回)、不转用,按现用途管理。
相关负责人解释,点状用地政策核心就是解决乡村振兴项目落地、降低用地成本两大问题。通过精细化规划布局,支持编制村规划和依法按程序调整或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城镇建设用地扩展边界以外的涉旅涉农项目落地创造了条件,解决乡村振兴项目规划落地问题。
通过点状供地,项目方直接取得建设用地面积减少,一次性支付土地出让价款相应减少,解决了降低企业用地成本问题。
此外,根据《意见》,点状供地的实施范围包括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和健康养老,农产品生产加工或流通和手工作坊,以及符合相关规定的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建设项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