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不动产登记中心谋篇布局服务发展 - 四川省自然资源厅
绵阳市不动产登记中心谋篇布局服务发展
2019-03-04 |  来源:绵阳市国土资源局  |  分享到:


时间镌刻崭新的年轮,岁月记录前行的足印。绵阳市不动产登记中心认真分析研判形势、准确定位目标任务,紧紧围绕全局中心工作,立足服务发展、服务民生,谋篇布局,多角度发力,助推中心服务能力、水平提升,促进群众满意度、好感度上升。

一、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力营造学习氛围

一是狠抓学习贯彻,打造党建新亮点。围绕党建引领创品牌,培树支部典型,组织开展党员示范岗等活动;采取自学、组织专家讲座、心得体会交流、现场参观教育等多种形式,推进主题教育与日常工作紧密融合、互促互进;认真筹划主题党日活动,开展支部经验交流、共建联建活动;结合“学习强国”APP平台推广应用,形成争学、强学的良好氛围。二是强化业务培训,提升队伍素质。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加大工作人员培训力度。建立全体干部职工业务轮训制度,邀请专家专题授课,培养一专多能的业务骨干,提升为民办事的服务能力,满足不动产登记窗口服务需求。计划全年针对全市登记机构组织业务培训2次,针对本中心工作人员组织开展各类培训4次,适时组织外出学习考察。

二、以深化改革为指引,进一步优化服务环境

一是规范业务流程,优化“一窗受理”。在确保房地首次登记、抵押权登记、更正登记等9类由登记部门落实“一窗受理”的基础上,积极协调住建、税务等部门,通过规范业务流程、精简申报资料等措施,推进涉及三部门协同办理的申请业务实现“一窗受理,并行办理,集成服务”。以交易、税收、登记所需的申报材料为基础,由不动产登记窗口具体负责一次性收取房产交易、税收申报和不动产登记所需全部材料。严格按照国务院、部、省厅关于压减不动产登记办理时限的要求,统筹交易、税务、登记部门办理时限,统一对外公布全过程办事承诺时限,确保时限压减到位。二是积极探索创新,推动“同城通办”。以“一窗受理”改革、中间数据库建设成果为基础,加强与住建、税务部门的沟通协调,加大硬件和人员的配套保障。力争2019年8月底实现不动产登记“就近能办”、“同城通办”,尽全力为企业群众办理不动产登记提供便利。三是加大调研力度,促进政策出台。针对不动产登记遗留问题进行了全面摸排,下一步将加大调研力度,认真对问题进行分类梳理,广泛征询相关部门意见,并借鉴其他省、市成熟经验,加快完善遗留问题处理建议,为市局和市政府进一步研究出台绵阳市历史遗留问题解决办法奠定基础。

三、以科技创新为动力,进一步提升服务质效

一是升级网络平台,深化“互联网+”。进一步升级完善“绵阳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微信公众号功能,确保申请人通过“公众号”办理网上咨询、预约、申请、查询、反馈等事项。加大“网上预审”功能开发,减少申请人现场等待时间,进一步压缩办理时限。计划2019年6月底前实现上述微信公众号功能稳定运行。二是加快数据整合,推动信息共享。积极推进住建、税务、登记信息互认共享。加强与住建、税务等部门协调,细化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在已有不动产登记平台和房产管理平台的基础上,研发数据推送与读取机制及接口,确保对接数据的准确性;定期就中间数据库建设中的疑难问题进行专题讨论会商解决,保障数据库建设进度,确保住建-不动产中间数据库在2019年6月底前建成使用。三是采取备案方式,精简企业材料。对企业不动产登记共性材料,通过企业备案方式,加强基础信息的收集。不断优化登记平台功能,做好企业信息的备案、录入、锁定。备案有效期内,办理相关企业的不动产登记业务时,登记系统自动提取生成相应信息,避免申请企业重复提交营业执照、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等纸质资料,避免工作人员重复录入基础信息,有效提升办事效率。

四、以标准化建设为路径,进一步规范服务行为

一是优化服务环境,提升窗口形象。进一步巩固“全国百佳不动产登记便民利民示范窗口”创建成果。结合“百佳窗口”各项指标,积极配合市政务服务管理局关于升级打造不动产登记大厅的工作安排。及时、全面的提供窗口需求和改造建议,确保新的不动产登记大厅环境好、功能齐、效率高,为推动不动产登记便民利民和深化不动产登记各项改革奠定硬件基础。二是提升服务意识,主动担当作为。认真落实持证“绿卡企业”政策辅导工作;建立健全针对企业的主动服务机制,落实每月召集相关部门、企业召开座谈会或协调会1次;积极深入园区、企业,促进登记疑难问题化解,加强不动产统一登记政策宣传,确保企业不动产登记相关事宜顺利推进,同时为企业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Copyright(C) 2013--2019 dnr.sc.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四川省自然资源厅
地址:成都市百卉路4号 联系电话:028-87036053 邮编:610072
技术支持:四川省自然资源厅信息中心 蜀ICP备05008406号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或兼容浏览器
网站标识码 5100000009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5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