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不动产登记中心积极推进不动产登记规范化建设 - 四川省自然资源厅
绵阳市不动产登记中心积极推进不动产登记规范化建设
2019-02-14 |  来源:绵阳市国土资源局  |  分享到:


一是及时完成职责调整。自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开展以来,绵阳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持续推进不动产登记规范化建设有关工作,2017年底按照市编委《关于调整绵阳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机构管理体制的批复》(绵编发〔2017〕17号)文件精神,对市辖区不动产登记业务进行了相应调整,成立了绵阳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涪城、游仙、城西3个分中心办理相应辖区的个人登记业务,方便群众就近办理。

二是积极创建示范窗口。2018年3月经省厅推荐由自然资源部公布为“全国百佳不动产登记便民利民示范窗口”创建单位。中心扎实推进“全国百佳不动产登记便民利民示范窗口”建设,对照《指标体系》7个方面40个基础项和14个加分项,认真开展自查和整改,促进登记服务能力和登记窗口形象全面提升。

三是努力压缩登记时限。按照“放管服”改革要求,通过认真落实各项改革举措,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不断优化流程设置、缩减内部审核环节,将部分登记业务由原来的“三审制”调整为“二审制”,通过内部核批作业程序删繁就简,提高登记效率,缩短办理时限,着力化解登记耗时长问题。经全面提速,目前查询查封、抵押注销、预告注销等业务已实现当日办结;其余不动产登记事项办理时限均压减至5个工作日内(公示继承和批量件除外)。

四是改革推进“一窗受理”。不动产登记包括首次登记、变更登记、转移登记等8大类型,将集体土地所有权、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及房屋所有权等10类权属纳入登记范围。80%以上登记业务类型由不动产登记部门独立完成。目前房地首次登记、抵押权登记、更正登记等9类登记业务由不动产登记部门内部“一窗受理”,办事企业、群众到登记部门一个窗口即可完成申请,实现“最多跑一次”。按照市政府要求,国土、住建、税务三部门积极协调配合,于2018年8月25日设立“一窗受理”窗口,通过“合署办公”将协同办理的“先税后证”、房屋买卖等登记业务纳入“一窗受理”范围,让资料和信息在窗口内部传递代替申请人在部门间奔走,为企业群众办事提供了便利。

五是不断延伸服务平台。在部门网站增设“不动产登记”专栏,设立“公示公告”“职能职责”“办事指南”“表格下载”“问题解答”“政策法规”六个板块,方便群众了解不动产登记工作,为群众提供全方位服务;开通绵阳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微信公众号,提供在线预约、数据关联、进度查询、网上预审服务,办事企业群众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在线办理相应业务,有效减少等候时间;开通自助查询服务,在一楼门厅和十楼登记服务大厅分别设置自助查询终端机1台,有效化解查询不动产登记信息排队等候时间过长的矛盾。

六是优化绿色通道服务。针对市重点建设项目、重大民生工程、信访维稳案件及政府督办项目和现役军人、老弱病残孕及其他行动不便的办事群众,以“急事急办、特事特办、提高效率”为原则,提供及时、便捷、高效的服务,提升不动产登记服务对外形象,为企业创造良好的不动产登记环境。针对服务绿卡企业,在严格执行企业不动产登记事项5个工作日内办结的基础上,尽力压减办理时限。

七是坚持实行延时服务。周六开通4个服务窗口,为企业群众提供转移、变更、抵押登记受理业务、颁证、关联等业务周末延时服务;法定工作日,凡有服务对象正在办理未办结的事项,相应窗口将延长工作时间至事项办理完毕为止。全年办理延时服务业务2631件。

八是加快推进信息共享。积极加强与住建、税务等部门协调,细化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在已有不动产登记平台和房产管理平台的基础上,研发数据推送与读取机制及接口,确保对接数据的准确性;定期就中间数据库建设中的疑难问题进行专题讨论会商解决,保障数据库建设进度;全面推动我市住建、税务、国土不动产登记信息互认共享工作。

九、加快推进数据汇交。中心已完成与省厅不动产登记信息平台接入工作,并于2017年底完成第一次市本级的存量数据汇交工作。依据《不动产登记数据库标准》、《不动产登记数据整合建库技术规范》、《不动产登记存量数据汇交规范》等技术标准,将已整合完成的数据按照矢量空间数据、数字正摄影像、属性表格数据、元数据以及其他数据包括主要矢量图形坐标系,各图层图形数量,属性数据宗地数量、自然幢数量、户数、权利人数等,分门别类进行梳理和整合,对暂时难以落宗关联等疑难信息进行标注一并入库汇交。在经过部里统一配发的质检软件检查之后根据质检报告进行整改和补充完善。


Copyright(C) 2013--2019 dnr.sc.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四川省自然资源厅
地址:成都市百卉路4号 联系电话:028-87036053 邮编:610072
技术支持:四川省自然资源厅信息中心 蜀ICP备05008406号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或兼容浏览器
网站标识码 5100000009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5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