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东部盆地17个市中的105个县(市、区)中有11.8万平方公里的范围属红层丘陵区,区内农业人口5161余万,占全省土地面积的60%,占人口的62%,是主要农业经济区。由于水资源匮乏,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尤其是农村生活用水多取自浅水井,普遍存在量缺质差、抗旱能力弱的问题。如何改善红层丘陵区农村人畜饮用水困难,成为构建四川社会经济和谐发展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重大问题,解决红层丘陵区农村人畜饮用水已成为“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四川”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议程。
从2001年开始,就在四川最缺水的南充、资阳市部署3000多眼红层供水示范井,成井率在90%以上,为找水打井探索积累了经验。2004年首个部、省合作地下水调查与开发利用示范项目在四川正式启动。四川省政府将红层丘陵找水打井工程纳入“为民办实事工程”,一期红层找水在全省17个市105个县(市、区)实施打井100万口,解决400万人的饮水困难。2007年省委、省政府又将红层丘陵区打井工程列为“十大惠民行动”之一,并启动二期找水打井工程,在全省17个市的72个县开展红层丘陵区找水打井补充工作,解决400万农民的饮水困难。
项目自2004年实施以来,项目针对四川红层丘陵地区缺水农户居住分散,难以集中供水的难题,创新性地提出采用低成本成井技术实现“一户一井”分散供水的模式。为严重缺水的丘陵山区提供了因地制宜解决供水难题的地下水调查和开发利用范例,丰富了我国水文地质学的内容,推动了水文地质学的发展。编制完成《四川省红层丘陵区找水打井工程技术要求》等多项技术要求,形成有效的技术支撑体系;完成红层丘陵区地下水开发利用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调查与评价等五个专题研究;首次建了四川红层区地下水调查与评价空间信息系统,开创性的运用遥感技术,解决了四川红层区地下水调查与区划、找水打井工程中的技术难题;且大大缩短调查区划的时间及工作量;科学评价地下水水质和地下水的安全保障;创新性地开展红层丘陵区找水打井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创新性地开展红层丘陵区找水打井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创新了规划布井资源保证程度评价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