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宏副省长认真听取了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专家对“8·13”降雨过程典型地质灾害应急调查情况通报和国土资源厅、省气象局领导的情况通报,并通过电话连线,了解了有关市(州)汛期信息传递、值班情况及防灾措施落实情况。
据气象预报,本月25日前,广元、绵阳、德阳、成都等8个市将多次出现强降雨天气,由此可能引发山洪、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群发。为此,魏宏副省长指出,当前地质灾害防治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防灾,当前防灾的主要手段是避灾,避灾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各级地方党委、政府务必及时传递信息、做好预警预报,组织好人民群众及时、有针对性地避灾,寻求工作主动性。
他特别强调,当前重点要抓好三个环节的工作:一是每日预警预报。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把气象部门的气象预报和防灾预报及时、准确地通报各市(州)、县(市、区),这是做好整个防灾工作的基础。二是针对四川夜间降雨的特点,每晚督促、检查和指导,特别是基层国土资源部门工作人员要在第一线做好督导和检查工作,要确保防灾信息及时传达到每个操作层面;三是每日返馈信息,要对每日的情况进行核实和总结。
在抓好防灾工作的同时,他要求,国土资源部门要尽快组织专业技术力量对应急安置点、过渡性安置点和永久性安置点的地质灾害危害评估工作。下一步,要最大限度集中技术力量,加快我省地质灾害勘查和治理工作。
据地质专家分析,今年地震灾区发生的泥石流地质灾害主要有几个特点,一是群发性。“5.12”汶川地震提供了丰富物源,逢沟必发;二是突发性。强降雨后短时间就诱发了泥石流;三是破坏性大。短时大流量、阵发,具有强大的冲击力和摧毁性;四是灾害链效应,由强降雨引发泥石流,再造成洪涝灾害;五是灾害呈带状分布,我省几个受灾点都是沿龙门山中央断裂九级以上的烈度区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