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21)日,省长蒋巨峰代表省政府,就我省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及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情况向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作了报告。
蒋巨峰说,“5·12”汶川特大地震,造成全省20个市 (州)、161个县(市、区)不同程度受灾,受灾面积达25.2万平方公里,受灾人口3106万人。经过前一阶段的不懈努力,抗震救灾斗争取得了重大阶段性胜利。
——千方百计抢救人员。截至
——全力安置受灾群众。截至
——切实加强卫生防疫。目前,灾区无传染病暴发和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
——抢修损毁基础设施。目前,全省重灾区乡镇已有250个抢通公路。除北川县城外所有灾区城市供水正由应急供水向常态供水过渡。受灾乡镇和群众安置点全部恢复公众通信能力。
——严防次生灾害。34座堰塞湖已排除险情17座。对因余震和暴雨引发山体滑坡新形成的70座堰塞湖,截至
——加强救灾资金调拨和款物监管。截至
——切实维护灾区社会稳定。工商、质监等部门加强市场监管,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加强救灾食品、药品监管,共接受群众举报投诉和查处案件251件。
——抓紧恢复生产。目前灾区共完成粮食作物改种补种面积71.3万亩;
改种补种蔬菜13万亩,占计划的87%。除593户无法恢复企业外,全省规模以上受灾工业企业已全部恢复生产。6个重灾区个体工商户恢复生产经营的已达25.9万户,占总户数的75.2%,灾区生活服务业正在逐步恢复。
——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准备。灾后重建总体规划已形成初审稿。同时,我省正抓紧研究制定灾后恢复重建政策。
蒋巨峰指出,尽管我省抗震救灾工作取得了重大阶段性胜利,但抗震救灾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任务十分艰巨。下一步,省政府将主要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继续做好受灾群众安置工作。加快建设过渡安置房,妥善安排受灾群众基本生活,继续做好医疗救治和卫生防疫工作,进一步做好次生灾害防范。二是抓紧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抓紧灾后重建规划编制,加快住房恢复重建,抓紧恢复毁损设施,尽快恢复生产。三是积极做好对口支援实施工作。
当天下午,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对蒋巨峰所作报告进行了审议。委员们一致认为,在前一阶段工作中,省政府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领导下,反应迅速、决策果断,部署科学、领导有力,组织严密、紧张有序,深入一线、靠前指挥,整个救援行动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抗震救灾成果显著。委员们在审议中对下一阶段抗震救灾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源自:《四川日报》)